研究發現抑制線粒體可增強抗端粒酶療法的療效 2月17日,Cell雜志發表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(Dana-Farber Cancer Institute)等處科學家的研究成果。研究發現,抗端粒酶療法能夠誘發腫瘤細胞的端粒通過同源重組維持其長度,線粒體也會產生適應機制。 端粒酶是癌組織中特異表達的關鍵酶,與腫瘤細胞無限增殖關系密切。為評估端粒酶作為癌癥治療的靶點和端粒酶抑制后的適應機制,研究人員設計了有可誘導的端粒酶的逆轉錄酶亞基等位基因的Atm-/-小鼠模型,而后模仿了T淋巴細胞中端粒酶激活和隨后消失的過程。 癌細胞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依賴于糖分解代謝而不是線粒體供能,但是線粒體在腫瘤細胞中仍有重要功能,尤其是通過ALT(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omeres)即同源重組維持端粒長度的癌細胞。 研究發現,在端粒功能喪失的情況下,端粒酶重激活可以幫助細胞越過端粒功能異常所誘發的檢驗點,加速腫瘤生長。端粒酶活性消失后,腫瘤生長會減速,因為端粒功能異常誘發的檢驗點又發揮其功能。然而,腫瘤隨后又恢復生長,這是由于腫瘤細胞獲得了ALT,即通過同源重組的方法維持端粒的長度,而后依賴于線粒體和氧化防御作用進行轉錄。ALT+的腫瘤中PGC-1β過表達,PGC-1β是線粒體發生和線粒體功能的主要調節子,ALT+的腫瘤對PGC-1β和SOD2 敲除非常敏感。 研究表明,在抑制端粒酶活性時,再同時抑制線粒體和氧化防御功能,抗端粒酶腫瘤療法將會更有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