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籍80后陳迪志、90后王超,在5月9日上午做了同樣一件愛心之舉——在北京為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,傳遞生的希望。至此,湖北省已有265位志愿者成功捐獻“生命種子”,位居*八。 同室采集,兩位捐獻者互相打氣 “扎針疼不?”“不疼,放心吧。”“我也不疼。”9日上午8時30分許,在北京*總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,開始造血干細胞采集的王超、陳迪志,在一問一答中互相打氣。 躺在采集室兩張床上的兩人,不時聊上幾句,一臉輕松。他們原本素不相識,這次因捐獻造血干細胞而相識,從5月5日開始打“動員劑”起,聊得zui多的就是捐獻的初衷。 王超今年26歲,此前多次參加無償獻血,2009年加入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隊伍后,期待有朝一日能救人一命。2015年11月,他等到了期待中的捐獻機會——和一位上海2歲患兒配型成功,那一刻,他覺得自己很幸運。不過,這次捐獻他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,怕他們擔心。“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救人,是好事兒,很有意義。” 陳迪志生于1982年,2012年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,2015年11月8日與上海一名4歲患兒配型成功。“做好事嘛,支持!挽救一個孩子,也挽救一個家庭。”陳迪志的妻子周芳女士介紹,他們的孩子4歲多,特別能理解患者父母的心情。 “采集室這兩臺血細胞分離機同時運轉,還是*次。”在采集室忙碌的醫護人員表示,這次有兩位志愿者同時捐獻很難得,他們之間聊天、打氣,對放松心情更有幫助。 80、90后同日捐獻造血干細胞,在我省尚屬 10時許,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王平、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主任孫志祥,看望并感謝這兩位捐獻者。 兩人中,陳迪志是湖北省第264位捐獻者,也是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第5638位捐獻者。 “兩位志愿者同一天、同在北京捐獻造血干細胞,這在我省是*次,在其他省也極為少見。”湖北省造血干細胞資料庫業務負責人章晟說,這和我省捐獻志愿者近8.2萬的“后備大軍”有關,也和我省志愿者的基因多樣性有關。而兩位志愿者在同一天捐獻,是根據患者治療計劃排定的,純屬巧合。 這樣一來,兩個人作為捐獻者該怎樣排序呢? 工作人員表示,志愿者捐獻通常按先后排序,多人在同一天捐獻時,則依據采集計劃確定,誰的采集計劃在前,位次就靠前。以昨天上午捐獻的兩人為例,王超的采集計劃在后,所以排在我省第265位。 上海兩位患者將迎來新的希望 5月9日中午12時30分許,兩位志愿者的造血干細胞采集順利結束。根據患者需要,王超采集了162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,陳迪志采集了191毫升。 工作人員說,王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,將被送往上海救助一名2歲的患兒。陳迪志的造血干細胞,將給另外一名在上海住院的4歲患兒。 2歲患兒的父親張說,孩子去年10月被確診為白血病,能配型成功是“不幸中的萬幸”,“孩子是全家的命根子,救孩子也是在救我們一家人”。 “我相信,隨著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的普及,理解和支持的人會越來越多,會有更多人參與這種救人的好事。”王超說。 |